贸易环境恶化下游需求放缓 化企二季报业绩普遍下滑
进入8月,全球化工巨头相继发布了二季度业绩。从财报来看,不论是亚洲、欧洲还是美洲,化企多数出现业绩下滑。贸易摩擦不断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减速、汽车行业萎靡不振、新增产能投产等多因素压缩了企业利润。在全球化工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,国际巨头积极面对糟糕的局面。
企业业绩下降偏多
美国企业中,陶氏二季度净销售额110亿美元,与去年同期预估业绩相比下降14%,降幅主要由当地聚乙烯、硅氧烷和异氰酸酯价格下跌以及碳氢化合物副产品销售额下降造成。杜邦二季度净亏损5.7亿美元,净销售额为54.7亿美元,同比下降6.6%。杜邦预计今年销售额将下滑,业务需求疲软将延续到下半年。伊士曼二季度销售额为23.63亿美元,同比下降11%。息税前利润(EBITDA)下滑24.4%。亨斯迈二季度净收入为1.18亿美元,而去年同期为6.23亿美元,同比大幅下滑,调整后的净收入为1.46亿美元,去年同期为2.46亿美元。
欧洲企业中,化工巨头巴斯夫二季度销售额为152亿欧元,同比下降4%;EBITDA同比降低47%,除了营养与护理以外的所有业务领域的销量都有所下降,其中尤以化学品和农业解决方案业务领域最为显著,主要原因是客户行业上半年低迷。科思创二季度销售额总计约32亿欧元,同比缩水16.9%。赢创二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3%,至33.1亿欧元。
亚洲企业也不好过。比如,日本主要化工企业净利润都同比下降至少3成。其中,三菱化学控股二季度净利润为378亿日元,同比下降34.9%。积水化学净利润为30亿日元,同比下降61.2%。
行业形势不容乐观
整个上半年,与化工行业密切相关的汽车行业都处在低迷的状态,这对于化工企业影响巨大。科思创指出,公司聚氨酯(PU)和聚碳酸酯(PC)业务受汽车行业影响巨大。由于来自汽车行业的核心业务销量下降,PC板块销售额下降15.0%至8.98亿欧元,EBITDA下降46.0%至1.54亿欧元,下降幅度超过企业整体。赢创方面也指出,汽车和涂料行业发展放缓致使其资源效率业务板块销售额下降2%,至14亿欧元。
中美贸易摩擦对于全球市场影响巨大,化工企业也感受到了压力。三井化学副社长久保雅晴表示,除汽车外,贸易争端已经造成了包括半导体、农业和日用产品市场的萎靡,这些也影响到了化学品市场。另外,由于贸易争端导致了贸易流的变化,加之东亚、东南亚以及北美地区的大宗化学品新生产线陆续投产,乙烯、丙烯等多种化学品价格被严重压低,也压缩了跨国化企的利润率。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,化工企业的下半年业绩也难以得到充分保证。
多种形式予以应对
跨国化企采用多种手段应对,在尽量缩紧银根的前提下,通过精简低利润业务,降低支出,保证核心业务继续发展。
7月25日,陶氏化学首席执行官吉姆·菲特林表示,该公司计划将2019年资本支出削减5亿美元,降至20亿美元,以迅速应对更具挑战性的宏观经济前景。巴斯夫同样对外宣布,正在调整公司组织结构,精简管理,锐化服务部门和地区部门的职责,并简化程序和流程。赢创董事长库乐满则表示,赢创将持续专注于特种化学品的战略,投资稳健且发展前景极具吸引力的增长领域,并在适当的时机剥离周期性业务。
对于企业看好的未来业务,跨国化企仍然不会放过。杜邦表示,尽管二季度亏损,但研发支出比例不变,仍将占销售额的4%左右。杜邦执行董事长爱德华·布林表示,杜邦不会仅仅因为看到短期的市场疲软就放弃研发。亨斯迈董事长、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eter Huntsman表示,无论下半年的经济不确定性如何,亨斯迈将继续控制成本、保证利润、平衡资本配置,并战略性提升下游的投资组合。(来源:中化新网)